> 健康知识 > “红尘日扑面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红尘日扑面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红尘日扑面”的出处是哪里

红尘日扑面”出自明代杨循吉的《荣公还金山》。

“红尘日扑面”全诗

《荣公还金山》

明代 杨循吉

十年不出山,一游即千里。

问师何处来,固亦偶然耳。

人言人闲好,自爱岩谷里。

红尘日扑面,洗眼无清水。

孤身本何将,一钵乃生理。

来既无所牵,去亦谁能止。

昨闻檀越船,风帆欲南指。

别我从此逝,飘飘白云履。

我观世间人,孰不为身使。

唯师乃不然,来往由自己。

归及枇杷熟,忆我青林底。

《荣公还金山》杨循吉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荣公还金山》是明代杨循吉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《荣公还金山》

十年不出山,一游即千里。

问师何处来,固亦偶然耳。

人言人闲好,自爱岩谷里。

红尘日扑面,洗眼无清水。

孤身本何将,一钵乃生理。

来既无所牵,去亦谁能止。

昨闻檀越船,风帆欲南指。

别我从此逝,飘飘白云履。

我观世间人,孰不为身使。

唯师乃不然,来往由自己。

归及枇杷熟,忆我青林底。

诗词中文译文:

荣公经过金山归来,

十年不出山,一游即千里。

我问他是从何处来,

他说是偶然的机缘巧合。

人们都说闲适生活好,

我自爱山岩谷里的宁静。

红尘世界每天扑面而来,

却没有清水洗净我的眼睛。

孤身一人该如何应对,

一个钵中的食物就是生命的依靠。

来了就没有什么束缚,

离去又有谁能阻止。

昨天听说檀越的船,

风帆已指向南方。

和我告别后他离去,

像飘飘的白云般消失不见。

我观察世间的人,

有谁不是为了自己而活。

只有我的师傅不同,

他的行动由自己决定。

等到枇杷熟了归来,

回忆起我在青林底的岁月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以自然山水和人生哲思为主题,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红尘的疏离和对自然山林的向往。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名叫荣公的人物,他长时间待在山中不出,但一旦外出游玩,却能跨越千里。诗人问他是如何来到这里的,荣公回答是偶然的。诗人把荣公看作是一种理想的存在,他自爱山林间的宁静,但红尘的喧嚣却扑面而来,让他无法洗净自己的眼睛,暗示了现实世界的纷扰对内心的困扰。

诗中提到的红尘、清水、孤身、一钵乃生理等形象,都反映了人生的现实境遇和生存之道。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,认为人生应该自主选择自己的行动,不受外界的牵制。唯有诗人的师傅,即荣公的行动与众不同,他的来去由自己掌控,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。

最后两句诗中,诗人提到“归及枇杷熟,忆我青林底”,暗示着诗人将在枇杷熟时归来,回忆起自己在青林底的往事。这种归来的暗示,可以理解为对理想境界和内心净土的追求,诗中的青林底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归宿。

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山水和人生境遇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疏离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。诗人通过描写一个追求自由和宁静的人物形象,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和生存方式的思考。诗词的诗意在于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,通过回归自然和追求自由,寻找真实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