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彭瑟兮为谁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彭瑟兮为谁,舍此兮吾将安归。”——这句话听起来怎么这么像我们现代人的日常困惑呢?是不是偶尔也会自问:我这么拼命工作是为了谁?我到底该往哪儿走?宋代陈傅良的这首诗,表面上是在抒发对人生归宿的迷茫,实际上却戳中了不少现代人的痛点。
问题来了,我们为什么总是感到迷茫?答案可能有很多,但最核心的一点是:我们过于依赖外界的标准,而忽视了内心的声音。比如,很多人为了所谓的“成功”,拼命加班,结果发现自己并不快乐。陈傅良的诗提醒我们,生活不只是追求物质,还要找到内心的安宁。
那么,如何解决这种迷茫?首先,停下来问问自己: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就像诗中的“彭瑟兮为谁”,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。其次,学会取舍,有时候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,才能真正找到方向。比如,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社交媒体?是否真的需要996的生活?
最后,诗中的山水意象也给了我们启示:大自然是最好的心灵治愈师。当你感到迷茫时,不妨去爬座山,看看水,或许答案就在其中。总之,人生就像一首诗,有时需要停下来思考,有时需要勇敢前行。找到属于自己的“安归”,或许才是真正的成功。
“彭瑟兮为谁”出自宋代陈傅良的《暮之春六章章五句》。
“彭瑟兮为谁”全诗
《暮之春六章章五句》
宋代 陈傅良
山有龟蒙兮水有沂,天未丧斯文兮在兹。
二三子兮皇皇欲何之,彭瑟兮为谁,舍此兮吾将安归。
《暮之春六章章五句》陈傅良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暮之春六章章五句》是宋代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暮时山中有一层薄雾,水面上泛起了涟漪,天地之间的文化尚未丧失,依然存在于此。二三位朋友啊,你们心中是否怀有迷茫之情,我内心深处却想问,我漂泊不定的心归于何处。琴声悠扬,是为了谁而奏响?若舍弃了这一切,我将何去何从。
这首诗以暮春时分为背景,以山水为景,表达了作者陈傅良对人生困惑和迷茫的思考。诗中山有龟蒙、水有沂的描绘,使人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幽静和安详。作者通过天地未丧斯文的表述,暗示着文化的传承和延续,抒发了对文化传统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。
诗的后半部分,以质问的口吻,向二三子表达了自己的疑惑。彭瑟兮为谁,舍此兮吾将安归,通过琴声的意象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归宿的追求。作者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,思考着自己的归宿之路,对于是否舍弃一切来追求内心的安宁充满了犹豫和不确定。
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,道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纷扰和自我定位的思考。透过山水的描绘,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悟,并以此反映出人生的苦闷和对美好归宿的追求。这首诗抒发了对人生困惑的直接表达,引发读者对内心归宿和价值追求的思考。